医美信息及知识服务平台

首页 > 美评 > 正文

低谷——导致医美业走入低谷的4大因素

来源:丽格李滨 2021-11-09
新冠疫情之下,医美业恰逢政策严管,即消费低迷加政策收紧。

北京城四季分明,金九银十。
但是今年的九、十月份,既不金,也不银,医美业进入低谷。我们现在关心的是什么时候能够触底,一旦触底,便有反弹的机会。

图片

2003年非典,当年的金九银十出现报复性增长,然后开启从2004年到2011年高速增长。新冠期间,医美业宏观上看还说得过去,只是累积的负面效应,现在开始显现,所以,报复性消费没有来。

2002年卫生部19号令《医疗美容管理办法》出台,民营医美开始了高速发展的20年,行业复合增长率大约25%左右。从时间上看,它与非典之后的消费增长,是一个历史的巧合。而新冠疫情之下,医美业恰逢政策严管,又是另一个巧合,即消费低迷加政策收紧。 

有人将此归结为医美行业的周期性波动。最近国家对医美行业加强监管、行业媒体报道美誉度下降、消费者消费热情受限、甚至有些研究认为消费者医美预算在减少…… 这些话题成为讨论医美行业出现周期性波动的主要内容。

硬着陆是大概率事件。

图片

1、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 

事实上,经济波动是无规律且不可预测的,大多数宏观经济变量同时波动,疫情无疑是经济下行的最直接原因之一,而且它拖的时间过长,后疫情时代迟迟没有真正到来。

宏观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之下,人们支出紧缩,特别是悲观情绪对消费支出的影响很大,总需求减少,消费型医疗是最先波及的行业之一。如果经济增长良好,大家对未来预期高,就会促进消费,比如消费者购买了新的服饰,会同时考虑做医美;如果大家对未来预期不高,就会抑制医美消费,因为消费者预算有限,往往把医美排在优先级靠后的位置。2021年第三季度GDP增长为4.9%,相比第二季度的8.4%而言,下跌幅度惊人,其中最主要的是消费下跌。

国家采取货币宽松政策时,一二线城市当月就会传导到医美消费领域。可以理解为医美的一些高级消费者离货币源头近,货币政策宽松,就很快有钱消费高值医美。

或许气候和季节变化也影响医美收入。比如北方秋冬交界时期,因为要交取暖费,会影响中小额度的医美消费。这个元素因为南北方差异和各种地域特色导致结果不同,因此被认为是随机的,其实不是,它有一定的规律性。

2、医美行业内生累积效应的影响

如果说疫情是黑天鹅事件,那么医美行业内生的、大家喜闻乐见、习以为常的违法违规行为,则是真正影响行业的灰犀牛,我们都清楚自己的很多做法存在巨大的潜在风险,但是我们依然如故,停不下来。

过往的医美经济建筑在沙滩之上,因此所有的动作都基于短期目标。追求短期效益的累积,让我们开始为过去做过的所有短期行为买单。

医美灰犀牛事件屡见不鲜,大家都清楚是什么。

3、政策因素的影响
政策因素同样是重要的,巧合的是政策调整与经济下行相伴而行,让医美行业有些措手不及。
伴随着医美行业内生型负面积累效应的集中显现,政策紧缩与行业严管相伴而来。总体而言,在严控的局面之下,大多数医美机构因为自身原因而溃不成军,管理成本升高,营销渠道受限甚至锁死。

加强监管是肯定的,毕竟从野蛮增长到有序增长,总会伴随着巨大的监管措施。如果统计行业基本面,分析每家机构的基本盘,没有明显趋势表现为长期萎缩和下降,也没有出现巨大的利空(如教培行业),那么长期波动和大形势影响可以排除。

4、舆论的影响

2021年,三个医美恶性事件登上热搜,小明星自曝毁容、杭州某医院吸脂死人、济南某黑医美女老板打人,让医美行业,屋漏又逢连阴雨。

图片

第四季度业绩不乐观,10月份比预期低20%,抽样访谈发现,因为最近媒体报道对医美行业不利,很多排期进入销售通道的就医者,纷纷取消购买计划或者无限期推迟。其实媒体从来没有对医美行业友好过。

舆论环境会直接导致突发性周期出现:国内舆论环境特殊,只要有高级别媒体做舆论引导,就会持续输出舆论压力,如果针对的是医美消费,那肯定会抑制医美消费。今年连续医美不良事件成热点,计划做医美的求美者就会受到舆论影响,自觉不自觉地后延或者调整消费,累积效应集中起来就导致了波动的发生。

图片

先说个晶体管的故事。

三级管的放大电路有两种设计模式,正反馈和负反馈。所谓反馈,就是把晶体管输出的一部分取出来,回输给输入端;如果反馈的部分与输入的部分叠加,就是正反馈,会抬高电路的输出功率,但是会导致不稳定;如果反馈的部分与输入的部分抵消,就是负反馈,会降低电路的输出功率,但是会确保稳定。 

我们常说的良性循环和恶性循环与此类似,基本面高速增长的时候,正反馈策略更好;基本面保守的时候,负反馈更佳。

医美营收确保稳定增长是有代价的。这个代价就是增长率和稳定之间的平衡,换句话说就是有时候需要高增长,有时候需要保稳定。行业基本面好的时候,要追高增长,否则比别人增长慢就是落后;行业基本面趋于保守的时候,要侧重保稳定,否则会出现增长不成反而陷入倒退,得不偿失。

1、真心实意回归医疗的机构有机会

张一鸣说:“算法没有价值观。”但是现在有了。虽然这话本身并没有错,算法就是算法,只有高低,没有对错。但是,算法后面的人,是有价值观的。 

只会抬头看路的人,最后就剩下望断天涯路。只会低头拉车的人,一旦走错了路,白拉。

方向感很重要。脚下的路,也要走好。

政策上已经逼着医美机构回归医疗,现有政策的紧缩,限制的是医美机构对医美消费属性的张扬,尽管医美的消费属性一直存在。政策层面的主体思路是避免在医美营销中对消费属性的过分夸大,比如将容貌焦虑与成功或失败的不当关联。还有10月29日中宣部、广电总局就卫视节目“过度娱乐化”约谈上海、江苏、浙江、湖南电视台也是值得关注的事情。医美也有小半条腿与影视娱乐站在一起。

2、找到属于自己的品项设计

医美机构的品项设计,表面上看,一味高歌猛进,但是缺乏稳定的设计。什么才是医美机构的品项设计?推出一个新产品、新仪器就是医美机构的新品项吗?从底层看,根本不是。它们是上游厂商的品项,医美机构只不过是附庸而已。这也是医美机构不如上游厂商赚钱的一个深层次原因。

医美机构长期的内卷,慢慢放弃了自己的话语权,完全被上游厂商牵着鼻子走。虽然这些上游厂商表面上对医美机构客客气气,其实是在哄着医美机构帮他们赚钱。

什么样的品项属于医美机构自己?就是那些与自己的技术结合得最紧密的品项,而非设备或产品;具体说,与医疗联系越紧密的品项,或与治病结合越紧密的品项,才是医美机构或医生自己的品项。

3、踏下心来做好积累

医美业从2016年开始,就已经进入了精细化运营时代,那些不放弃野蛮生长思路的人,会因为不适应形势而落伍。例如对私域流量的精耕细作。

积累包括品牌积累、优势的积累、品项的积累、客患的积累,以及内容的积累。关于积累,会有专门的文章加以讨论。

4、找回自己的定价权

这个话题和上一个段落相关联。

众所周知,医美市场上的爆款产品,没有一项由医美机构推出,也就意味着医美机构没有对品项的设计权和定价权,慢慢丧失所有权力。短时间内,医美行业难有属于机构自己的产品与服务,那么出路在哪里?

出路在人的身上。既然医美机构没有对产品与设备的品项设计权,但是有医生这个核心生产力,当医生具有个人IP的时候,便拥有了对医疗的定价权,只是绝大多数医美机构没有,或是不敢为自己的医疗行为定价,都是在配合上游厂商的品项定价而已。

逆势操作可能是低谷期的重要策略,即价格调整策略与合理价格的回归。表面上看,它在行业低谷期逆势提价,其实是在低谷期过滤出机构真正的客患。

5、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医美机构的营销路径,往往会选择某一种或少数几种效率最高、最熟悉的,或者对新生的路径视而不见,或者熊瞎子掰玉米掰一个丢一个;有些冒进的机构或者营销人,押宝一个营销路径,结果导致营收路径单一,不平衡,一旦方向偏差,营收自然波动。套用正反馈和负反馈的思路,还是要坚持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道理。行业进入低谷的时候,要给自己留出回旋余地,也不要放弃对冲机制。

6、营收计划需要更细的颗粒度

很多机构做营收计划的时候很糙,用互联网的话说,就是颗粒度不够、分辨率不高。医美机构的从业者很多从大水漫灌、快速增长的时代走来,只要增长快,怎么做都对,所谓计划不如变化,有一个大致方案就行。这样的结果,导致对各种波动预测不足,没有必要的准备,容易慌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