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美信息及知识服务平台

首页 > 美评 > 正文

中国医美行业的一大空白:消费者教育

作者:医美之滨 来源:丽格李滨 2020-08-12
医美业的难题有不少,消费者教育却是最大的难题。因为做消费者教育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所以没有人愿意做;因此,中国的医美消费者,基本都是被“销售”出来的,而不是被“教育”出来的。

医美业的难题有不少,消费者教育却是最大的难题。因为做消费者教育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所以没有人愿意做;因此,中国的医美消费者,基本都是被“销售”出来的,而不是被“教育”出来的。

所有的信息,无一不是围绕“销售”这个终极目标,鲜有单纯为了传播知识而做的各种“号”,包括那些KOL(网红)们,也只是为了“带货”。中国的医美消费者,对医美知识的积累,基本从自身经历而来,每次从坑里爬出,或许就多一份知识,但是带着许多负面的成分;而那些尚未成为医美就医者的人群,基本都是小白。

消费者教育最早出现于1928年的美国,这一年美国人成立了一家“消费者研究所”,是世界上最早的消费者教育机构。后来,消费者教育演变成一种社会性国民运动,目的在于引导消费者进行正确的、健康的消费,它一般有两个层次,政府、社会团体、行业组织承担的消费者教育活动,另一个层次是企业组织实施的消费者教育。

世界上消费者教育做的好的另一个国家是日本,日本人推出了消费者教育三阶段理论。

●[ 第一个阶段,是“聪明的消费者”阶段 ]

主要是通过对消费者进行启蒙教育,让其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大多数医美消费者,从来就没有脱离开第一阶段;

●[ 第二阶段是“自立的消费者”]

消费者在消费关系中成为主体,具有合理的判断能力,一部分消费过医美的消费者或许具备了这样的能力;

●[ 第三阶段是“自觉的消费者”]

这是消费者教育的本质,即消费者能够站在社会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角度,考虑自己的消费决策,并且产生左右企业行为的能量,甚至影响行业的发展。

医美消费的理想状态是实现“有限的理性”,绝对理性几乎是不可能达到的理论状态,它要求两个必要条件:一是消费者占有足够的信息,二是具备完整的逻辑;这两个条件,无论是组织还是个人,都无法完全满足。

中国的医美业发展了近三十年的时间,从来没有一个组织,曾经做过或打算做消费者教育,包括前述两个层次中的所有行业参与者。为什么?因为消费者教育不直接赚钱,导致人们对医美行业的认知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

■ 面对愚昧的消费者,

/ 销售真的是容易达成的吗?

早上总爱在车里听88.7的音乐广播,听了许多年,似乎和那两位主持人也成了单向的朋友。前几天他俩突然说起了关于医美的话题,男的说:我昨天去做了医美,做了“白瓷娃娃”,还做了“黑瓷娃娃”,但是并不十分清楚做了以后会有什么效果。女的说起了除皱纹的肉毒,但是没有分清楚肉毒素和保妥适的区别。

让人高兴的是,这些身处时尚最前沿的音乐节目主持人,开始对医美感兴趣,并且亲身体验,然后分享,这不能不说是社会的进步,说明医美市场处在快速变化之中;另一方面,高知阶层的人,对医美的了解,仍然十分粗浅;他们不知道正规医美机构与非正规医美机构的区别,不知道医美机构必须是医疗机构,不知道给他们进行治疗的人应该是医生,不知道自己真正适合做什么项目……连高知阶层的主持人都这样,就别说一般的消费者了。

一位做医美SAAS的女老板说:三四线以下的城市,80%都还是渠道医美;面对这么多的渠道医美机构,我们无法去追求什么价值观,这是赚钱的机会,哪怕明知道它是错的,哪怕是最后的狂欢。

渠道医美的出现恰恰是因为医美行业缺乏诚信,以及信息高度不对称,导致人们只愿意听熟人的介绍,于是出现了“渠道医托”这么个物种,有意思的是,欺骗这些消费者的,正好就是那些被无知的消费者误认为可以托付的人。所以,这是一个转圈儿骗钱的游戏。曾经有人置疑这种对“渠道医美”的论断,难道渠道就没有好人吗?其实也可以反过来问:渠道敢把自己怎么和医疗机构分账的内幕告诉消费者吗?敢说的,可能是好人。

鲁迅说过,这些人本来不是骗子,进了渠道之后,就成了骗子。

从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历史来看,消费者教育的程度,决定了市场的成熟度;消费者对某一行业的知识掌握得越多,行业的发展便越良性健康,才可能获得市场的真正繁荣。

谁应该是医美消费者教育的主体责任人?政府部门、媒体、行业组织、机构、个人,都是。

1、政府部门  

政府部门如果联起手来进行医美市场的消费者教育,可能是最有效率的,尤其在中国这样的社会,老百姓有极强的组织纪律性,政府的威望与公信力极高。与其8个部委联手进行一轮又一轮的行业整顿,整来整去整不出个眉目,不如让广大医美消费者尽快变成聪明、自立乃至自主的消费者。消费者的眼睛亮了,那些不规范的机构就会自动变得规范起来,那些医美黑产就没有生存空间。

2、媒体  

公共媒体本身就肩负着教育大众的责任,但是中国的媒体只会盯着医美行业的负面消息看,或者只对明星的医美八卦感兴趣;如果早把医美消费者教育当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就好了。当然,曝光负面也是消费者教育的一种方式,但是由于媒体们的出发点并不是消费者教育,所以效果一直不怎么样。只有揭露负面与正面引导相结合,大力进行科普宣传教育,消费者才能快速成长。可惜中国的媒体们至今也不明白。 

3、行业组织 

中国的医美业是行业组织最多的行业,拥有全世界数量最多的协会、学会、分会,但是迄今为止,除了开会,卖牌子,几乎没有做过任何消费者教育的动作,因为不知道谁出钱。但行业组织的使命之一恰恰是消费者教育。大家也在做“教育”,但都是面向行业内部的,所以各种培训班此起彼伏,让人目不暇接,因为可以从学员身上收钱。

4、企业  

虽然成绩乏善可陈,但是中国的消费者教育做的最多的,还是医美机构,只不过这些科普信息除了增加百度的权重,就是为了软性宣传,所以,让人看完之后,充满警惕,教育效果打了很大的折扣。医美机构整天忙于残酷的市场竞争,确实没有心情去做什么单纯的消费者教育。其实,做纯粹的消费者教育,可以带来长远的利益,包括良好的品牌形象,只是机构们困于过高的获客成本,根本无暇顾及。 

5、个人  

目前来看,对医美消费者做科普教育最多的,是个人的公众号,它们可能是医生的,也可能是KOL、KOC的,他们会为了让自己的形象更具有公信力和吸引更多的流量,会尽可能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消费者教育,只是有这份心的人,还不是太多,毕竟个人的力量还是有限的。可喜的是,有些网红开始爱惜自己的羽毛,通过消费者教育,让自己的色彩变得丰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