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美信息及知识服务平台

首页 > 美评 > 正文

被3.15曝光的美容院套路到底是个多大的雷?

作者: 医美之滨 来源:丽格李滨 2020-07-21
因为疫情,今年的3.15晚会,来得很迟,观看的人也不多。然而依然触目惊心。

被3.15曝光的美容院套路到底是个多大的雷

原创/文字/李滨


因为疫情,今年的3.15晚会,

来得很迟,观看的人也不多。


然而依然触目惊心。        

那家被曝光的连锁美容院,有1700家店,层层的营销套路,虽然没有明说,其实就是咱们医美的渠道,当然,能自己干的,就自己干;实在自己弄不了的,就送医美机构了,分成比例高于50%。

美容院的套路是制造模糊认知,制造信息不对称;而医美消费者,模糊认知是天然存在。

大部分医疗美容就医者,对医美的认知是模糊不清的,有些人认为这恰恰是赚钱的好机会,而另一些人认为这是地雷,应该绕着走;前者为了赚快钱,后者看得更长远,注重远期利益。

什么是医美的模糊认知

模糊认知就是对某种事物产生的不确定或不清晰的认知,它不是认知能力的问题,而是发生在信息不对称或需要专业知识的领域,但是没有到错误认知的程度;错误认知容易因为错误的结果而得到纠正,模糊认知却因为结果的不明显或滞后,难以得到纠正。

中国人喜欢追逐流行的东西,因为我们刚刚脱贫,还没有摆脱从众心理。有些医美项目在不同的阶层成为流行品,例如一般消费阶层追捧的美白针,高端消费阶层追逐的瑞士羊胎素,还有哈韩哈日哈台湾的一帮中老年女性医美消费者。一旦成为某种项目的拥趸,变得十分固执,谁也劝不了,但是可能这些项目对她根本就没用。

模糊认知的可怕之处在于它不是认知的模糊,而是一种模糊的认知,并且一旦形成,会对反对意见充满戒心,他们怀疑别人的不同意见是别有用心。

医美行业的项目特点是低频,所以认知的自然提升十分缓慢。假如一天一针羊胎素,很快就会出现不良反应,消费者的认知也会快速提升,可惜的是,医美消费的模糊认知很难消除;它和感性消费或理性消费没有关系,许多所谓的理性医美消费者也顽固地持有模糊认知。

比如对于流行的热玛吉,女孩子恨不得人人都想做,也不问自己该不该做,只会问做一次多少钱。其实很多女孩儿图便宜,做的是假热玛吉,广州美博会上一两万一台假设备,随便买;不过这些女孩子做了假的反而比做了真的好,因为假的没用,也就没有伤害,真的热玛吉对于不需要它的就医者,反而可能会有反作用。

模糊的认知对应的是模糊标准,这个行业在许多项目上,甚至没有标准。

大多数人在利用模糊认知赚钱

咨询师持证上岗这件事,还真让田亚华给拱成了,老田是个有本事的人。如果医美咨询师真的成为一种固定职业,那么这个群体和医生之间的矛盾,将会更加激化。

某种意义上说,咨询师的职业化,会进一步加强销售主导作用,削弱医生的医疗主导权。

迄今为止,在医美行业发展的近30年里,咨询师都是利用医美消费者的模糊认知来赚钱的。他们不希望就医者太明白,只有信息不对称的时候,就医者才会轻易被牵着鼻子走。

这似乎是一对很难解决的矛盾,单纯强调医生主导或咨询师主导,都不是消费医疗的场景。这个行业注定是在销售与医疗的矛盾中成长。            

咨询师眼里配合度最好的医生,是那些给什么项目都做的医生,那些配合度低的医生则可能挑病人,所以他们在咨询眼里不怎么样。            

利用客患的模糊认知,可以将那些自己拥有的项目,不分对象地销售出去,而不用关心就医者是否真的需要这些项目。这不正是当今医美行业的普遍写照吗?例如让20岁以下的年轻的女性在脸上补充胶原蛋白,或做皮下补水的水光针。        

有些医美机构,只有那么几个项目,好不容易来了就医者,无论什么人,都竭力推销那几个项目,也只能利用就医者的模糊认知。            

少部分学会避雷的人成了名医

绕开地雷是门学问,靠经验,也靠运气。

俄罗斯和匈牙利合拍了一部著名的二战题材的反战电影,叫《亲爱的艾尔䒚》,主人公被苏联红军抓了俘虏,变成了“践踏者”,就是走在队伍前面负责趟雷,踩上就炸死。苏联红军不像鬼子进村,前面有工兵负责排雷,他们直接用俘虏人肉地雷。主人公活下来了,是一个意大利俘虏给他传授了经验,告诉他如何能避开那些雷,因为好多雷都是这个意大利人埋的;剩下,就看运气了。避免触雷,一靠经验,二靠运气。

有经验的医生会凭直觉就判断出哪些就医者是潜在的纠纷,他们绝不会利用客患的无知来赚钱,他们判断的标准中,就医者对自己选择的项目是否存在模糊认知,是重要的一项。聪明的医生也会适当做一些科普教育,但是不会过度,因为客患在听到不同意见时,有很大的戒心。这些聪明的医生知道哪些就医者可能是雷,特别是那些死抱着模糊认知不放的偏执的医美消费者。

有些医生表现得比较强势,会根据自己的观点,为就医者提供医生认为合理的方案;然而有些客患的接受只是暂时的,一旦出现不满意结果,纠纷会被人为的放大。

如果能快速消除就医者的模糊认知,那么最后的皆大欢喜是大概率事件。这一点,需要医生和咨询师的共同努力。

放弃一个就医者是让人难以接受的,因为获客成本太高了,老板们最不愿意这种事情发生,在那些老板做主的机构,雇员医生大多数时候会铤而走险,为了自己的饭碗,也为了让老板开心,毕竟出现纠纷是一种可能性而已,就看运气了。

当医生判断出沿着客患的思路走下去,必然是不良后果的话,断然拒绝治疗是明智的;这个情况下最好的选择是,要么改变客患认知,要么给他换成低风险的项目哪怕介绍到别的机构去。这种医生,最后都成了名医。

总    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