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医疗美容需求日渐旺盛,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注射透明质酸钠(即玻尿酸)、胶原蛋白、肉毒毒素等进行“微整形”医疗美容。
但是,一些不法分子为牟取利益,无相应资质非法制售使用注射用透明质酸钠、胶原蛋白、肉毒毒素等药品、医疗器械,造成危害和影响消费者健康的事件时有发生。
打击非法医疗美容
内蒙古有作为↓↓↓
01
问:现在很多人都会去做美容,但是分不清哪些是生活美容,哪些属于医疗美容?我们如何辨别非法医疗美容?
生活美容是指运用手法技术、器械设备并借助化妆、美容、护肤等产品,为消费者提供对人体表面无创伤性、非侵入性的皮肤清洁、皮肤保养、化妆修饰等方面服务的行为。
医疗美容是指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的修复与再塑。
生活美容和医疗美容最直观的区别是是否有创伤性和侵入性。需要手术的美容项目,需要注射的美容项目,都属于医疗美容。例如:注射透明质酸钠(即玻尿酸)、胶原蛋白、肉毒毒素等进行“微整形”属于医疗美容范畴,必须在取得合法资质的医疗机构开展。
广大爱美人士实施医疗美容前一定要选择合法医疗美容机构,而合法与非法医疗美容机构的最显著区别是是否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在合法的医疗美容机构,这个《许可证》都会在显著位置悬挂。如果求美者仍无法辨别,可以向当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进一步咨询、确认。
02
问:网信部门对于网上涉及违法医疗美容广告和不良有害信息是怎么处置的?
一方面,加强属地网站平台监管。坚持依法管网、依法治网,严格落实《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督促各网站平台严格落实主体管理责任,健全完善网站平台管理制度和机制,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加强与市场监管、公安、通管等部门的联合配合,严厉打击整治属地网站平台涉医疗美容有害信息、虚假信息,严肃查处违法违规网站平台,建设良好网络生态。
另一方面,加强不良有害信息举报。指导内蒙古新闻网、正北方网等自治区主要新闻网站和盟市新闻网站开展网络不良有害信息举报工作,在网站首页公开有害信息举报受理电话,开设“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同时,积极广泛动员网民、社会组织等各界力量参与网络有害信息举报,及时发现打击医疗美容、侵权假冒、低俗色情等网络不良有害信息,为网络空间正本清源,持续增进人民群众的网络安全感、幸福感。在此,我们也呼吁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网络不良有害信息举报,一旦发现不良有害信息,可通过网站、电话、邮箱、微信、微博等多种方式随时随地举报网络有害信息,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成为网络建设和管理的主人翁和主力军,共同守护“天朗气清”的网络空间!
03
问:药品监管部门在打击非法医疗美容专项行动中承担什么职责?
我区药品安全形势总体平稳。具体来讲,一是建立《风险隐患清单》和《重点监管企业名录》,将14个环节、37个风险点作为重点,加强风险排查和防控。对特殊药品、中药注射剂、植入性医疗器械、婴幼儿化妆品等高风险产品实施重点监管。
二是开展中药饮片、无菌植入性医疗器械、零售药店执业药师“挂证”行为以及“线上净网、线下清源”网络销售化妆品等专项整治行动,着力解决“两品一械”安全领域突出问题。全区共检查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28382家次,发现违规企业5328家次,责令限期整改,涉嫌违法的,依法查处。
三是充分利用监督检查、监督抽验、投诉举报等途径发现提供的案源线索,严厉打击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品种的违法行为。
2019年以来,全区查办适用一般程序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案件1800件,货值金额468万元,罚没款1332.7万元。责令停产停业29家,吊销许可证4张。移送公安机关12起。四是制定自治区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监督抽检计划,组织开展专项抽检,抽检产品3599批次。对经检验不合格的83批次产品,依法立案查处,并在局门户网站对处罚信息进行公开,曝光违法主体、具体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