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美信息及知识服务平台

首页 > 美评 > 正文

【专访】匠心006 | 李保锴的医美观:每一个手术都刻着我的名字

原创 作者:美评 来源:美遇美合 2020-06-19
采访李保锴,感受到他的耿直、自信和勇闯天涯的豪情,而更令人钦佩的是他爱惜羽毛和对患者坦诚的责任意识,“我认真地去做每一个手术,把它做好,因为每一个手术都刻着我的名字。”这一句话简单直白却掷地有声。

libaokai(1).jpg

微信截图_20200619145248.png

导语:

一段阴差阳错的医学院毕业报到经历,让李保锴从骨外科误入了整形外科,从当初的不喜欢、不想干、闹情绪,到深耕行业25年专精于技,成为国内鼻整形修复领域的大咖,李保锴有着闪亮的专业资历——发起成立RPG(鼻整形联盟),开办鼻整形授艺班培养业内骨干,拥有自己的技术专利,10万以上成功手术案例,创立的鼻整形独家法则得到了业界和患者的广泛认同。

李保锴不喜欢行业机构的惯例作法,把患者称之为求美者或者顾客,他一直尊称寻求医美帮助的群体为患者,“因为我是医生,我服务的对象就是患者”。

采访李保锴,感受到他的耿直、自信和勇闯天涯的豪情,而更令人钦佩的是他爱惜羽毛和对患者坦诚的责任意识,“我认真地去做每一个手术,把它做好,因为每一个手术都刻着我的名字。”这一句话简单直白却掷地有声。

微信截图_20200619145303.png

微信图片_2020061720180111.jpg

Q: 听说您入行25年了,从公立到民营再到创业,有着丰富的职业经历,请您聊聊医美行业20多年的心路历程吧。

李保锴:说起入行来,其实一开始也不怎么喜欢这个专业,因为当时整形外科在医院里很不起眼儿。1995年,我从山东大学医学院毕业,被分配到公立医院骨外科的下肢外科,在报到时偶然遇到了整形外科主任,就被要到了整形外科,去了之后不喜欢,也不想干,总想着回骨外科去。也许这就是命运,后来在整形外科坚持下来,也就逐渐适应和热爱上了这个专业。

整形外科本身就属于外科范畴,在公立医院,目前还是以畸形、疤痕修复为主。其实整形外科可以分为两个专业,一个是整形外科,一个是美容外科,其实我们现在常说的医美,其实大多数做的是美容外科的工作。

美容外科近些年发展迅速,主要原因是随着人们对容貌颜值的追求,美容外科市场需求激增,而民营资本的投资带动、市场推广也功不可没。

我个人的职业经历的确比较丰富,与医疗整形行业的发展基本上是同步的,也可以说见证了这个行业的发展历程。早期我们作为公立医院的医生,普遍都看不起民营医院,因为当时民营医院医生的水平参差不齐,还有一些江湖医生为了挣钱混水摸鱼,手术也比较简单,一般就是双眼皮、吸脂、硅胶隆鼻这些,耳再造、乳房再造等技术含量稍高一些的手术都没有开展。

随着市场需求大幅增长,美容外科项目日益多元化,后来逐渐有更多公立医院医生进入民营医院。2003年我在北京八大处进修结束,经老师引荐就职了一家大型民营医院——温州和平国际医院,手术量挺大,个人收入也有一定增加,这些因素是促使我加入民营医院的契机。但总体上,自己还是有点不适应身份的转换,我觉得一个公立三甲医院的整形外科副主任,跑到民营医院还是不太踏实,正好也是三甲医院的浙江省中医院招聘整形外科医生,我就来到了杭州,一干就是三年。

后来因为照顾家人回到了山东老家原单位公立医院,三年之后再次回到杭州,在当地最大的整形美容医院担任了四年的科主任,主要以鼻整形为主,兼顾脂肪手术,还有一些复杂的胸部手术。2016年,上海美莱集团邀请我担任整个集团的鼻整形总监,我又加入了美莱集团,负责把控整体的鼻整形技术。

这些公立—民营—公立—民营的经历,让我对行业有了很多观察和思考,也到了成熟的创业时机,几个医生就一起创业成立了现在的机构——杭州清锴医疗美容门诊部,将来要把它做成专业的鼻整形医院。促成创业的其中一个因素是希望能更便于跟踪随访病例,后来创办RPG(鼻整形联盟)也是这个动因,一方面是想提高手术水准,另一方面是做完手术半年、一年或两年,能长期跟踪随访病患的情况,收集一些手术方法和手术效果案例资料。

这个想法来源于2017年我在美国芝加哥参加世界鼻整形高峰论坛时,看到一些国际知名的鼻整形医生,展示十年的鼻整形案例,特别羡慕。这么长周期的案例在国内是拿不出来的,我当时非常感触,觉得我一定要做这个事情。没什么惊天动地的想法,其实挺简单的。

Q:基于您对整形美容医疗行业的观察,行业中有哪些问题让您担忧?您认为应该坚守的行业精神底线是什么?

李保锴:我担忧的是整个行业非常浮躁,尤其是非医疗人员开设的医美机构,利字当头,因为资本投入要追求回报,这种氛围也带动了一些年轻医生急功近利,一些手术明明做不下来,为了挣钱强行去做。如果不纠正这种风气,行业会越走越偏。

比如说,有的整形外科医生刚刚拿到执业医师证,不管只当医助半年还是一年,就去做主刀手术了。而公立医院的一个外科医生,真正能拿起手术刀肯定是在毕业四年或第五年的时候,必须取得主治医生资格。而医疗美容机构的这些年轻的医生大多是急于求成的,有了执业证就去做手术,开始主刀,那么他在外科基本功方面一定是欠缺的。

行业浮躁让外界产生了一些误会,影响了行业口碑。整形行业本来是医疗美容外科,现在有些患者认为,医美机构是美容院,不是医院,医生也不是真正的医生。所以,我认为,医美行业无论从自身还是外界印象,都要回归医疗本质这个大道上来。从2019年开始,相关部门开始整顿整形行业,相信会越来越规范发展。

说到医疗美容行业的底线是什么?一句话就是“做你能够做好的手术”,这是一个医生的基本职业操守,不要在技术不成熟的时候贸然去尝试,要做有把握的手术,没有把握的手术不要去做。这就是对自己和患者最大的负责任。

我觉得进入这个行业以后,我养成了一个认真严谨的态度。我认真地去做每一个手术,把它做好,因为每一个手术都刻着我的名字。

无论这个行业如何起伏,个人要有定力,有原则,有目标,实际上就是坚守自我。


微信截图_20200619145313.png

微信图片_2020061720180113.jpg

Q:在鼻整形修复专业上您有什么独到的经验与体会?您是如何利用所长去帮助他人的?

李保锴:我个人专注于做鼻整形修复也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有一次和同行们一道去韩国参观学习,在韩国鼻部整形大师郑东学博士那里看到的鼻整形技术,和国内做的不一样,我们学习回来后开始做,后来在2006年、2007年又开始做肋软骨鼻整形、鼻中隔鼻整形,这一批人坚持下来的就成了国内鼻整形修复这个领域的骨干。

近些年,我在职业上具体的角色定位就是一个鼻整形修复医生,可能90%以上的手术都是鼻整形修复,帮助他人解决前期手术效果不理想不满意带来的苦恼。

但我对自己更本质的定位是一个医生,做医生应该做的事情,就是系统总结鼻整形修复临床经验和随诊病人的效果,真正留一点东西给年轻的医生们,传承下去。

我有一个鼻整形修复的专利技术,采用肋软骨的皮质部分,做出的鼻子是软的,而不像用肋软骨做出的像埃菲尔铁塔一样的硬鼻子。从技术特点和效果上来看,我做的鼻子尽可能贴近于正常的动态,而不是死板静态的,这项技术也在不断地改进,如果能够通过教学培训的途径让更多的年轻医生掌握,会推动鼻整形修复技术的更新和进步。另外,教学、培训也是一个提升自己的过程,何乐而不为?

针对审美水平的精进和上升,我们机构基本上每个月开一次医患沟通交流会,邀请七八个患者,机构全员参加,患者给我们提意见,我们再着手去改进。

说到帮助别人,我的体会是有两种方式,一个是帮助医生,一个是帮助患者。我们机构开了一年多的时间,先后接待了四、五批医生来观摩,有些还是公立医院的科主任和主治医生,他们一般学历比较高,来看我们的手术实操,这挺难得的。我在技术上从不保守,不做技术壁垒。

我认为,当更多的医生掌握一个相对稳定的手术技术时,失败的手术就会减少,患者就不会承受失败的痛苦,整个行业的发展都会趋于良性,最终是让患者受益的。

在帮助患者方面,每年七月的第二周我都会集中精力做公益手术,手术费是免费的,只收材料的成本费用,五个工作日基本上可以为八到十个患者服务。今年的公益周已经约了两个病人,一个从云南的,一个是新疆来,这两个人经济条件差一些,我们就尽已之力去帮助他们。


Q:您认为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美医生?作为国内鼻整形修复的资深专家,请您谈谈这一领域的挑战是什么。

李保锴:做一个合格的整形外科医生,基本上要经历三个成长阶段,有十五年的临床实践和职业积淀。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第一个五年,入门阶段差不多什么都不会做,什么手术都想去做,但是又做不好,得拼命学习;到第二个五年,通过前五年的锤炼已经成为一个成型的医生了,会做一些最基本的手术,但是还做的不够好,这个阶段要注重手术量的积累,再选择某一个专业把它做好,去深耕,去提升;到了第三个五年,要学会去做减法,放弃一些宽泛的手术,集中精力去做某两项或者三项擅长的手术,在几个项目上塑造优势,才能算是真正的成熟。

我主要做鼻整形和修复为主,兼顾着自体脂肪移植和一些复杂的胸部手术,从专业经验来看,我认为鼻整形是所有整形外科手术中最难的一个,特别是鼻整形修复。因为人的鼻子本来就是动态的,鼻部形态还有很多的亚单位结构,要把这些亚单位真正做好,是非常难的。

另外,鼻整形是当前需求量较大的一个手术,包括首次整形和失败整形的修复,由于机构水平良莠不齐,出现了一些失败案例。所以说,这个领域的挑战还是蛮大的。


Q:那么,您认为这个蛮大的挑战来自于哪几个方面?

李保锴:如果说整形美容技术上的挑战,那肯定是修复严重畸形的病患,这需要相当高的专业技术水准。

另外一个挑战是隐形的,可能行业外的人很难理解,就是筛选患者。有人说这是患者挑选医生的时代,哪里有医生筛选患者的?医美医生都有这个体会,就是要选择心态健康且有一定承受力的患者,否则会有一些手术外的因素,特别让人耗费精力。

为什么会有这个想法呢?客观地说,医疗本身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没有哪个医生做的手术百分之百满意,说百分之百的都是骗子。

手术前我会花大量的时间跟患者沟通,沟通的不是技术层面的东西。作为一个从业25年的成熟医生,技术上至少我不会做坏,但是我也不能保证让患者百分之百满意,因为审美是因人而异的,本来那个东西不好看,有人就是认为好看,这就没有办法达成一致。

患者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审美差异而产生信息不对称是情有可原的,但有些也是被行业乱象给带偏了。现在有些自媒体要包装一个年轻医生,知道他在技术上不可能愈越资深专家,就搞出一个东西来“弯道超车”。举个例子,好比说鼻根的折角,我们认为它是断层,他就特意做个折角出来,再把这一点放大,利用运营团队来炒作,说别人都做不出来这个折角,这是挺可笑的说法。

筛选患者并不是医生的苛刻,只是想让自己更为专注于业务和技术本身,不想有太多不必要的干扰。


微信截图_20200619145322.png

微信图片_2020061720180110.jpg

Q:在您看来,整形美容医疗行业应如何面对新冠疫情带来的挑战?

李保锴:应该说,2020年新冠疫情使得整个大的经济环境深受影响,各个行业的日子都不好过,医疗机构受到的冲击还是比较大的,医美行业无法独善其身。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医美行业正在经历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2019年监管部门出台了行业治理的政策,一些非法的或是不走正道的医疗美容机构在慢慢地被边缘化,疫情加速了这个进程。而以医生为执业主体,真正回归医疗本质、关注医疗安全的的医美机构,形成了良好的口碑,就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这是一个行业发展的正常轨道,我相信中国医美行业能够科学应对疫情带来的挑战,不断推进行业的标准化、规范化,会像欧美和日本、韩国一样,有更稳定和健康的发展。


Q:纵观当前国内医美行业的格局,您认为公立与非公立医美机构如何并存发展?

李保锴:在医美领域,公立医院和非公立机构并行发展的格局是非常明确的,尤其是这几年,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我个人这些年从公立医院到民营机构再到自己创业,了解这个行业发展的脉络,总结出来就是公立与非公立医㺯机构的关系是互为补充,不可替代。

剖析原因的话,也很简单,公立医院的整形美容外科是一个规模比较小的科室,而且手术高风险,我说的这种高风险不是技术上的失败,而是患者的满意度。比如说,医生做完阑尾炎手术之后留个疤,患者能理解和接受,因为是以治病为主,但整形美容手术就不行,患者认为不美,没达到理想效果就会有意见,可能医闹就多了,公立医院承受不了这种压力。这种情况下,公立医院不太可能扩充整形美容业务的规模,而是会把更多的资源用于其他医疗救治领域。

然而,整形美容的市场需求又是很大的,非公立机构在其中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甚至可以说非公立机构在引领美容外科的发展节奏。这个判断基于两点:一个是非公立机构满足市场需求而保有一定的手术量,可以不断地积累和提升手术经验;一个就是非公立机构建立了市场化的薪酬机制,会吸引很多公立医院的医生加盟或者自主创业,充实非公立机构的骨干力量。那么,最终会建立类似欧美国家的私人诊所、私立医院的模式,这与国家鼓励民营医疗发展的政策是一致的。

所以说,公立医院可能会侧重于整形外科的学术和技术发展,非公立机构侧重于美容外科这一块,两者并行依存,双轮驱动,共同发展。


微信截图_20200619145331.png

微信图片_202006172018016.jpg

Q:您做了超过十万例手术,有没有特别令你感动或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事例?

李保锴:在这个行业里做了这么多年,自然会经历或者见证很多故事。举个例子吧,郑州有一位患者,20岁左右的女孩,整形手术做坏了,来我这里修复的时候是爸爸妈妈陪着来的,所以沟通的比较充分。一般情况下,我不会第一次面诊就给患者做手术,面诊结束我会让患者回去想一想,或者再找一找其他医生,听听其他人的意见,权衡一下哪个医生更合适,更能达到患者的要求,再选择医生来做手术,选好了医生就要坚定信心,这对手术成功是非常有利的。

我当时担任美莱集团的鼻整形技术总监,给这个女孩做完手术后不久,正好要去郑州美莱坐诊,就想顺路看看这个患者,在郑州美莱帮她做个复查,省去她从郑州飞去上海复查的麻烦。女孩父母知道这个事后,半夜到机场接机,陪请吃饭,发自内心地表达感谢。

通过这件事情我很有感触,即使是一个民营医院的医生,只要你真实,不欺骗患者,真正为他们解决了问题,就会收获患者和家属的感激。所以说,作为一名整形医生,一定要对病患真诚,包括从技术能力上、收费价格上和手术效果上,坦诚相待。

 

Q:您认为医美医生应该如何更好地和患者相处?

李保锴:其实,从我个人的从业经历来看,每一个鼻整形修复的患者都有一个故事,这个故事通常都有点悲剧色彩。我接触过很多整形失败的患者,敬佩他们的勇气,一次没做好再做第二次,然后再做第三次、第四次,最多的一个患者做过八次。那么,倾听他们的经历是至关重要的,医者还要抚慰人心。

所以说,医美医生在与病患相处时,首先要懂得他们的故事,要认真倾听这些故事,然后告诉他(她)医生可以做到什么,哪些东西是做不到的,患者如果觉得能行就做手术。

和患者相处其实很简单,就是真诚地沟通,你帮助他(她)解决了困惑和难题,有时收到一束花、一些奶茶,你自己心里也暖暖的,这是很舒服的一种相处模式。

 

Q:最后,您最想对求美者说的一段话是什么?

李保锴:我从来不把我的患者称之为求美者,也不称之为顾客,我一直尊称他们为患者,因为我是医生,服务的对象不是顾客。医疗行业虽然也是服务行业,但毕竟是有医疗属性的,医生就是医生,患者就是患者,角色很清晰。

想对医美患者说的话就是“要找对医生做手术”,而且要“相信医生,听医生的话”。因为一个成熟的医生,对自己的手术是完全可控的,手术效果也要有个逐步显现的过程,如果有些患者在手术恢复期承受不住煎熬,再去听另外一个医生的意见,而这个“后来者”目的不明,是不是江湖医生也不清楚,那就很容易扰乱患者的情绪和理性,可能导致前功尽弃。

前面我也说过医美界有一些乱象,真的是常常会出现这种问题的,关键还在于患者的心态,一定要调整好,选择了医生,就要相信医生,就会有一个好的结果。

微信截图_20200619160809.png

微信截图_20200619160833.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