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美医生个人知识服务平台

首页 > 美遇 > 正文

【科普】揭秘线雕操作技巧“三定律”!(孙中生)

作者:孙中生 来源:孙中生 2020-05-11
埋线提升在抗衰老的临床应用十分广泛,然而不是求美者的所有需求都可以得到解决,依据求美者自身状态,合理明确适应症十分重要。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孙中生教授认为,埋线提升技术较为适合轻中度的软组织松垂。从解剖学角度考虑,适合的人群标准有以下几点:1、具备较低BMI;2、轻中度软组织下垂;3、具备较明显的骨区轮廓;4、具有良好的肤质。而埋线提升的技术原理简而言之,其在于三个字:拉,兜,长。

埋线提升在抗衰老的临床应用十分广泛,然而不是求美者的所有需求都可以得到解决,依据求美者自身状态,合理明确适应症十分重要。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孙中生教授认为,埋线提升技术较为适合轻中度的软组织松垂。从解剖学角度考虑,适合的人群标准有以下几点:1、具备较低BMI;2、轻中度软组织下垂;3、具备较明显的骨区轮廓;4、具有良好的肤质。而埋线提升的技术原理简而言之,其在于三个字:

拉,兜,长。


埋线技术提升原理—“拉”

4ffe5102-debe-4058-872b-472f887e70f4.jpg

 

在埋线过程中,医生除考虑线材材质外,线材本身外观特征亦会影响我们对线材的选择,因“拉”核心的解剖原理在于,松垂软组织的复位和锚着固定,如锯齿线(2002年由sulamanidze首次介绍锯齿线在面部提升中应用)。

 

研究报道显示,具有360度的倒刺的锯齿线,很好地“附着”在松垂的脂肪组织及筋膜层上,锯齿线的直接拉力和周围逐渐形成的纤维组织,可将松垂的皮肤软组织提升复位,用于皱纹不明显、轻中度皮肤松垂的患者。在面部提拉中,医生可根据整体轮廓调整力量,实现提拉效果。

 

“然而这种提升固定往往是不够,Suh 等就认为埋线提升虽然对色泽不均的肤质,中面部及轻中度下颌缘脂肪堆积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却仍有45%的患者在长期随访中表示作用不大。”孙中生教授补充说到。

 

埋线技术提升原理—“兜”

8b05afce-14f7-4a35-93b7-ea44f0c26a1e.jpg

 

“兜”,是一个通俗的说法,但在埋线提升中,却十分形象有趣。对面部衰老而言, Gamboa GM等认为特殊的解剖锚着点可为面部中三分之一的软组织提供支持,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结构的松弛及颧脂肪垫的下移正是导致衰老面容的特征性改变。

孙中生教授团队通过MRI扫描发现,老年人面部脂肪下垂,其面部表情肌等深部结构并无改变,主要原因不是肌肉层(即SMAS层)的下垂,而是皮下脂肪堆积及松垂造成,因此只有将下垂的面中部纤维脂肪垫复位到原有的解剖学位置,才可使面部年轻化成为可能。

 

正如埋线最直接的技术原理在于“拉”,而“兜”,更侧重于软组织松垂部位聚拢,医生通过特定的布线方法,使得线材在软组织中形成“渔网”状布局,以求托住下垂组织,抵抗重力牵引。用“兜”的手段,可令松垂的软组织更为牢靠。


埋线技术提升原理—“长”

52912613-7796-4889-a0c7-41e3983c0bd3.jpg

 

“长”,强调线材刺激机体产生胶原、纤维蛋白等的生物学作用。

面部衰老影响容貌有两方面结构:

1骨性结构流失

是构成面部轮廓基础,骨质的流失往往难以逆转;

2软组织结构改变

软组织的容量流失和分布变化是造成衰老的主要表现,即皱纹和下垂的出现,皱纹的形成与皮肤息息相关,如皮肤层水分丢失,胶原含量减少,纤维组织萎缩等 。

软组织的堆积及下垂,可以用埋线牵引,布线“兜”托方式回复原来的解剖层次,然而,对皮肤本身,尤其真皮层,是无法通过单纯的“物理性”复位而得到改善。

 

因此孙中生教授强调,“医生在线材选择中,必须考虑到不同线材材质,良好的线材可在皮肤层刺激皮下胶原蛋白再生,形成新生的支持韧带和弹力纤维,让皮肤变厚并维持稳定张力,预防老化。”


拉+兜+长的精彩结合—铃铛线

5b550f66-75a4-4578-8185-973b2b8a7da7.jpg

 

“拉”、“兜”,强调布线原则及生物力学作用,“长”关注线材特质及生物刺激与相容性作用,只有互相搭配综合评估,方可实现埋线提升效果最大化。

 

研究显示,PLLA与其他物质组成的共聚物可吸收线材(比如铃铛线),可大大减低感染风险,并有效刺激胶原的产生,尤其铃铛线材的结构完整性,相对传统的锯齿倒刺,埋入后更为自然,并降低术后凹陷的几率。

 

PLGA/PLLA复合线材(铃铛线材)已被报道能刺激胶原产生,并在“铃铛”周边形成胶原束,同时,相邻节头亦有助于稳固新生胶原稳定,可随时间推移,补充部分软组织容量的流失,最高可达36个月之久。

 

■本文内容参考以下文献

[1]孙中生,罗盛康,樊鸿浩.抗衰治疗中埋线提升的技术原理与应用[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19年4月,第25卷,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