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美信息及知识服务平台

首页 > 美评 > 正文

上市公司医美业务涉嫌偷税滞补罚预估1465万元,官方称替人背锅!

来源:医美视界 2022-08-25
医美行业正成为各地税务局稽查的重点对象。且从上述案例可见,税局翻旧账是倒查到2013年,稽查力度之强显而易见。

前阵子,“杭州一医美公司偷逃税被罚8800多万”的热搜震惊医美圈,引起医美企业对税务合规的重视。


而在近日,苏宁环球控股子公司无锡苏亚医疗美容医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无锡苏亚”)也收到无锡市税务局第二稽查局出具的《税务行政处罚事项告知书》对无锡苏亚2013年—2016年的税收违法行为拟于2022年8月26日之前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图片


滞补罚预估共1465万


行政处罚事项告知书的主要内容显示,无锡苏亚通过快钱支付系统和拉卡拉支付系统将收取的部分营业款未入账,合计少申报营业收入25123984.69元。


其中2013年少申报营业收入2502526.21元,2014年少申报营业收入7291039.97元,2015年少申报营业收入12166064.06元,2016年少申报营业收入3164354.46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办法》第六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拟对无锡苏亚上述偷税行为处应追缴企业所得税一倍罚款计4883476.79元。


本次行政处罚金额及后续需补缴的税款预估共1465万元,含应补税款4883476.79元、罚款4883476.79元、滞纳金4883476.79元。


8月18日,苏宁环球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苏宁环球”)发布关于无锡苏亚医疗美容医院有限公司收到税务行政处罚事项告知书的公告。


图片


苏宁环球表示,收到告知书后公司高度重视,此次拟处罚的违法行为均发生在公司收购之前,系无锡苏亚原股东逃避纳税义务行为,根据股权转让协议,因无锡苏亚收购前事项导致的行政处罚由无锡苏亚原股东承担法律责任。


据了解,苏宁环球从2016年起就进入医美行业,如今已将医美布局作为重大的公司转型,并在2021年提出5年内实现医美业务收入与地产持平的愿景。


2021年,苏宁环球以3.37亿现金收购无锡苏亚医疗美容医院有限公司、唐山苏亚美联臣医疗美容医院有限公司,以及石家庄苏亚美联臣医疗美容医院有限公司3家医美医院100%股权。但2021年年报显示,苏宁环球医美业务收入占比仅为6%,当前房地产主业收入占比仍高达86.6%。


7月18日,苏宁环球股份有限公司下属子公司“苏宁环球健康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与“深圳中科华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湖南瑞生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投资协议》,完成正式收购,获得控制性股权,并将与中科华瑞、湖南瑞生科原股东共同增资,正式进军再生医学领域。


医美行业成为税务稽查的重点


自2022年以来,至少有16家医疗、医药、医美企业因税务问题被查!医美行业正成为各地税务局稽查的重点对象。并且从上述案例也可以看到,税局翻旧账是倒查到2013年,稽查力度之强显而易见。


针对医美行业,公安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药监局等八部委已经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美容综合监管执法工作的通知》,提出重点整治和肃清医美行业不良经营行为和财税不合规乱象,医疗美容机构经常发生的私卡收费、两套账务、偷税漏税等税务违法行为正在受到更加严格的监管和处罚。


有些医美老板将医美机构视为“自家企业”,因此在企业经营中经常“公私不分”,对于医美产品销售、业务收款、购买货物等资金流动,为图方便或者为了掩盖不明资金流水,不走对公账户;发放员工薪酬、支付销售佣金也都直接转到微信、支付宝、银行卡等私人账户,以为这样就可以掩盖开支并且可以避税。


图片


这些老板们要注意了,在税务部门的严肃稽查下,每一笔流水都能通过银行和税务信息比对查到,特别是金税四期以后,依靠个人卡或者非规范结算渠道避税、逃税的行为将受到限制。


以下9类私卡交易是稽查重点:

(1)现金交易超5万;

(2)公转公超200万;

(3)私户转账金额过大,境内转账超50万,境外转账超20万;

(4)规模小但流水巨大;

(5)转入转出异常,分批转入集中转出、集中转入分批转出;

(6)资金流向与经营无关;

(7)公户私户频繁互转;

(8)频繁开销户;

(9)限制账户大量交易。


金税四期上线之后,对个人卡交易的监控会更严格,将通过法人税费信息“一户式”、自然人税费信息“一人式”智能归集,实现对同一企业或个人不同时期、不同税种、不同费种之间,以及同规模同类型企业或个人相互之间税费匹配等情况的自动分析监控。所以私户交易不再是偷税漏税的“避风港”,医美机构除了要重视医疗风险外,也千万不能忽视税务风险。


//延伸阅读


医美可赚钱,但须先合规


“杭州一医美公司偷逃税被罚8800多万元”、“上市公司医美业务偷税滞补罚预估1465万元”……近日,几则行政处罚披露的内容引起广泛关注,揭开了医美暴利的冰山一角。令人咋舌的金额、匪夷所思的收入,让这门“大发横财”的好生意,被放在舆论的“放大镜”下重新审视。


图片


俗话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如果买卖合法、诚信经营,就算赚得再多想必也不会引起如此唏嘘。问题的关键是,赚钱的路数正不正?收费的标准乱不乱?税收的义务尽没尽?但凡有一个问题答不上来、说不清楚,那么自然就会招来非议、引发质疑。


对医美行业来说,这几个问号显然无法轻易拉直。在很多人眼里,医美行业的乱象由来已久。一台小小的美容手术,费用动辄数万、数十万元,乃至引诱蛊惑、设置陷阱让消费者背上沉重债务;一个并不起眼的产品,噱头满满、口号震天,本质上却是“新瓶装旧酒”效果平平。


更有甚者,打着“毕业季,美容季”的旗号,把手伸向消费能力不强的学生群体,由此酿成不少悲剧。 一边是盆满钵满,一边是一地鸡毛,如此反差之下,遭受非议也就在所难免。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客观来说,医美行业的兴起,顺应了消费趋势,满足了市场需求。从过去的大眼睛、高鼻梁、瓜子脸到如今的A4腰、漫画腿、精灵耳,人们对外貌的要求越来越高,医美的风口自然也就越来越热。


图片


一个通俗的道理是,爱美人士越是“外貌焦虑”,越舍得花大价钱。对此,医美行业可谓正中下怀。无论是五花八门的项目,还是形形色色的产品,可以说“没有最贵、只有更贵”。至于效果如何、疗效几分,恐怕只能见仁见智。


事实上,追求营收、创造利润对任何企业都再正常不过。但是,企业一切经营行为的前提,必须是尊重市场规律、遵守法律法规。 医美可以是一门“赚钱生意”,但必须同时是一个合规行业。若说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尚且能受到有关部门的重拳出击,那么大量的乱收费、巧收费等乱象,早已成为“隐匿的角落”。


有调查报告显示,医美领域除了非法机构和非法从业人员之外,假针剂、假设备随处可见,市面上流通的针剂正品率只有33.3%。从这个角度来看,医美行业的“浑水”确实该“照一照”“搅一搅”了。 要照出合理合法的账目,让那些隐匿的收入晒晒阳光;要搅动行业的风气,淘汰那些不具备资质非法行医的从业机构。


当然,消费者也要擦亮眼睛,正确区分消费行为和医疗行为,正确对待颜值焦虑和身材焦虑,避免因为“求美心切”而沦为被收割的“韭菜”。 说到底,挣该挣的钱,守该守的规,缴该缴的税,医美的口碑才不至于大起大落,医美这个行业才能走得更远。


本文来源:上海证券报、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