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很特殊,分享个我主刀做了俩次鼻子手术的案例,19年年底我主刀的“假体+耳软骨”隆鼻案例,2020年8月还是由我主刀了她的修复手术。是我的技术问题才导致修复吗?
并不是的,犹记得去年面诊时触摸其软骨发育时,判断顾客存在轻度鼻中隔偏曲问题,建议矫正偏曲后使用支撑力强的肋软骨加以固定,才能保证偏曲不会复发。姑娘首次做鼻子心态保守(也有价格原因),不要求高度,强烈要用耳软骨。与其反复强调耳软骨也会有弯曲特性,后期复发的可能性会很大,反复沟通最终在还是确定以双侧耳软骨为主导材料的鼻综合方案。
【2019年11月第一次手术】:
【术前诊断】:根据鼻部CT片可见鼻中隔偏曲,位置略偏右。鼻子曾于工作室先后注射过玻尿酸及高分蛋白线,鼻根显宽。鼻翼缘退缩,正面侧面均有不等程度的露鼻孔;鼻基底凹陷,鼻子深陷面中部显老。
轻微偏曲正面图片其实看不出来,照灯检查结合鼻部CT片多能确诊鼻中隔偏曲与否偏曲严重者一般外形能看出,或者长期鼻塞,实际确诊需到鼻喉科拍片等
【客诉要求】:不接受肋软骨,鼻子喜欢自然气质款,填充也要求尽量自然
【方案设计及手术要点】:鼻部异物取出、歪鼻矫正、鼻部综合整复术(膨体+双侧耳软骨+耳后筋膜瓣)、鼻翼缘退缩矫正、自体脂肪+PRP填充(额颞、苹果肌、苹果肌)
术前VS术后即刻,正面图片缺失
术后七天拆线时,从档案室收录照片可以看出,歪斜情况有所好转,那么接下来的3-6个月非常关键,若是双侧耳软骨能抵挡住鼻中隔偏曲力量,那么这个手术就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但在术后4个月时,不幸的是鼻中隔偏曲复发了,耳软骨还是难以抵挡住鼻中隔偏曲及鼻尖皮肤罩的双重压力,导致耳软骨变形弯曲,出现继发性鼻尖偏曲。对此我与顾客进行二次沟通后达成一致意见,半年恢复期过后给予顾客进行二次修复,不过这次必须按照我本人的建议方案——【继发性鼻中隔偏曲矫正、肋软骨作修复鼻尖部主材料】。然后就是你们今天看到的修复手术图,取出的鼻尖部耳软骨吸收甚少,如同刚植入那样。所以你们无需过多担心耳软骨做鼻尖吸收会快;耳软骨只有在L型假体拐角处压迫下、或手术操作不当感染的情况下加快吸收速率,其余无需道途听说,庸人自扰。
对于鼻中隔先天偏曲的朋友,耳软骨也的确尽力了,在软骨的支撑性能来说,耳软骨一直都是弱于鼻中隔软骨。因此当鼻中隔出现偏曲,牵一发而动全身,鼻翼软骨会受影响导致撕裂损伤,甚至是鼻背假体尾侧受鼻中隔头侧偏曲的力量影响,一并偏曲。
【2020年8月-第二次手术-鼻尖部歪斜矫正修复手术小结】
轻度鼻中隔偏曲外形一般难看出,如未矫正鼻中隔偏曲,鼻尖张力不平衡的基础上进行支架的搭建,很容易出现术后远期鼻部歪斜问题,对于经验不丰富的鼻整形医生来讲这是一个很容易掉的坑。避免这类问题要求术前检查时必须注意鼻中隔发育问题,部分病例需要配合鼻部CT平扫,术中发现鼻中隔偏斜问题需要彻底释放上下软骨张力韧带结构,在保证张力对称情况下进行支架搭建。
【术后即刻】
文章所述此例受术者对耳软骨的自然鼻尖高度是满意的(所以害怕耳软骨术后会吸收的朋友也无需过于担心,术前的图片展示,这高度还是很不错的),需求明确就是修复偏斜问题。因此修复要求与原鼻尖高度无差,手术要点在于肋软骨支架去矫正鼻中隔偏曲的同时,细致调整鼻尖、鼻翼形态,毕竟现在软骨量是充足。
接下来便是小姑娘拆线七天及15天的一个反馈了。。。
对于鼻整形,我和顾客观点都是一致的,一步到位给予大家最完美的改善,然而鼻部软组织、面部肌肉、甚至疤痕组织多重因素影响下,鼻部恢复期间出现不理想形态等,这些非我所愿,但请记住一点无论如何我都会与你在同一阵线,并不是手术完毕后就老死不相往来,因此术后恢复期有任何疑问,请及时和主刀医生联系沟通,非其他所谓的”专家”;也请不要在恢复期内做任何修复手术,这会让疤痕组织未完全软化情况下,新添创伤。
为什么这么说,最近太多一年前加了我微信的顾客前期因为某些原因没找我手术,在外院手术后隔一段时间不约而同地问我该怎么修复;我个人观点是请相信之前给你主刀的医生,他曾经打开过你的鼻腔比我更为熟悉你的情况,他的建议会比我更到位,问我也只能提供大概方向:去原医院复查,或者耐心等待恢复期,如半年后问题还存在,则可以考虑原医院修复或外院寻求合适的医生面诊修复。
我是整形医生李闯,十余年专注鼻整形,希望能帮助您在求美道路上作出正确的决策,欢迎大家提出不同的见解及建议以供参考,如需鼻中隔偏曲问题需要面诊咨询,可先拍片辅助网络面诊建议,我是你的鼻整形医生李闯,希望陪你们一路走下去。
因其先天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转继发型特例对求美者以及整形医生有一定科普意义,特邀请该案例行二次修复手术时,拍摄全过程视频作为《中国整形美容外科手术技术视频集锦》的精选素材作投稿使用,经沟通后,小姑娘正确理解第二次修复方案,且同意拍摄视频素材作科普使用,以上文章照片素材请勿“转发”作商业用途,版权归本人所有。